Day2:新神戶車站-京都車站-清水寺-花見小路-八坂神社-梅湯
日本之旅的第二天,我們即將告別神戶港,前往歷史延續傳承千年以上的京都。今年的日本之旅在計畫階段從關西機場的高速船規劃開始,就決定要盡可能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所以捨棄了這種短距離通常會採用的火車,直接改以新幹線往東前進,新神戶車站在二樓的售票機,只要依照螢幕指示,配合強行解讀充滿漢字的畫面,整體來說其實跟台灣買高鐵票非常相似,如果事前知道列車時間的話買起來會方便許多,另外可以直接考慮買指定席,避免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還要到處擠自由座的尷尬,當然也是可以跟我一樣,什麼都不管看到空位就直接坐下去就好。
在日本一樣是新幹線,不同的名稱是有實際上不同搭乘限制的...
買票的過程非常順利,刷過票口走上了月台,尋找自由座的車廂,這時候才明白雖然都是新幹線,但是因為在新神戶站會停留的包含日光號,希望號,而不同的列車分布的自由座位置也不同,在月台邊的安全門上都有標示可以參考,按圖索驥找到屬於自由座的8號車廂,一邊看著列車時刻表同時也看著周邊的環境,基本上就是一個台灣高鐵站的樣子,在月台中間除了便利商店以外,也有淡路屋自己的販賣部,如果之後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先買票進站在上來買,一樣可以買到章魚罐便當。
當列車進站,排在自己隊伍行列,列車門精準定位在月台尺標上,列車上載滿來自山陽新幹線另一端的人們,上車後看到第一排的空座,沒有太多遲疑,跟隔壁的旅客簡單打聲招呼就坐下,放好自己的背包,稍微環顧一下四周狀況,確認自己的確是在自由席車廂上。
離站的提示音響起,一切坐定列車也開始緩緩向前,閉上眼睛稍微感受一下新幹線列車的乘坐感,恩...真的與朋友說的一樣就是坐高鐵的感覺,雖然相較之下位置舒服不少。稍微整理一下背包後拿出了章魚罐便當,在這一年之前我曾經來過日本三次,卻是第一次吃到火車便當,雖然不是普遍的木盒造型,不過也讓這份體驗增加了記憶點,跟其他的日式便當一樣裡面的飯菜是冷的,據說是出於避免散發出食物氣味影響到他人的理由,這樣的設計也注定了烹調方式上必須減少用油跟湯水菜汁,讓便當本身保持在乾爽的狀況。
台灣的便當會另外利用紙盒淋膜來保留菜汁,並且強調新鮮現作熱呼呼的感覺,相比之下這樣冷的便當吃起來更加清爽,但是滿足感就遠遠不如台式便當,畢竟能夠吃到熱食的心情會讓吃飯這件事情更加有滿足感,吃冷食對於台灣人如我,就像是因為一時忙碌,只好將吃飯這件事應付應付一下。
裡面的菜色最顯眼的就是章魚腳,口感煮得很軟,不用擔心會有不動或者卡在牙齒中間,不過可能就沒有辦法滿足喜歡吃到Q彈有嚼勁的人,裡面還有燙青菜、鰻魚塊、魚丸,米飯本身也有經過調味,微微偏鹹拌著醬油香氣。吃到了後半段,因為造型的關係有一點點難挖,雖然整體吃起來體驗還是覺得非常有趣,一種不斷向下挖寶的感覺,至於份量上也只能說就別太計較,單純只是買的體驗的感覺,下午再來好好吃點心墊墊肚子吧。
從新神戶到京都的車程不過半個小時,為了看一看列車上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去了一趟車上的廁所,推開廁所門感覺跟台灣高鐵比起來新幹線的廁所寬敞不少,風格上也比較接近在外面一般店家廁所的樣子,與台灣為了避免摔倒跟節省空間,設計與類似飛機上狹小的風格完全不同,使用起來的心情也會好一些。
算算時間即將到站,推著行李站在車門口等待開門。從車廂走出,大步離開車門口避免堵塞,拖著行李在月台盡可能地遠離人群,四處張望著尋找一個空位讓我可以好好地整理行李並且把剛才吃完的章魚罐給裝進去。就在整理的過程中,這時候忽然想起剛才在神戶站的時候沒有好好的拍攝列車進站,於是確認了下一班列車的時間,拿著單眼站在月台就位。手上的機器最大連續張數是六張,心理做好準備當遠方的列車進站,確認位置後就按下快門,一口氣連續刷了六張照片,因為也沒有再拍一次的機會,便不去確認畫面直接收起相機繼續往民宿前進。
走下了月台層,看見在站內有許多的各式便當店,種類豐富到應該可以滿足所有口味的需求,不論是押壽司、懷石或者拉線熱便當等等都能看到。時間正好還是午餐時間,肚子其實還能再塞一點東西,不過滿懷著想要快點開始旅程的心情,依然沒有購買任何東西就順著手機地圖離開了京都車站。
第二次來的京都,第一次看到的京都車站,下榻京花旅館
這是我第二次到京都,想起前一次來的時候直接坐車到了清水五條前往清水寺,回到台灣才發覺對於京都的市區景象我一點印象也沒有,這一次在京都車站的周圍繞了久一些,想看看這個傳承了一千年未曾間斷的城市在2019到現在會是什麼面貌。正沖著車站大門前的府道32號,看到京都塔、yodobashi、中央信用支庫等,尤其是yodobashi的外觀,整齊、巨大,連續排列拱門造型跟無開窗的外牆,與日常看到的建築展示出完全不同的氣勢,就站在京都車站的正門口,極端醒目的存在感。
一直走到了東本願寺外圍才開始有點一般房屋的印象。沿著地圖走到未來兩日住宿的京花旅館(ryokan kyoka),外觀簡單乾淨,牆上kyoka的拼音看板,一樓的玄關沒有開燈,若不是事前預約,或許我沒有勇氣進入這樣讓人懷疑是否營業中的地方。
穿過大門後,簡單的打招呼,換過拖鞋,這時出來接待的是一個老爺爺,我盡可能的利用自己還能反應過來的單字跟手機上的日文小抄跟店家溝通,而爺爺也手上拿著各種小抄努力的拚出上面的英文單字指引我應該要登記護照。
仔細端詳,在小小的、如同售票處一樣的櫃檯上貼了許多日文及英文的訊息,可以感受到為了東京奧運,日本真的是在住宿部分下了許多努力,其他城市我沒有特別的想法,但對於一直被認為排外的京都能看到這樣的畫面覺得格外有感。或許出於對於客人的尊重,爺爺堅持要替我把沉重的行李廂搬上二樓,牆壁上的電動升降椅似乎暗示著些什麼,這樣對於服務的堅持雖然感動,卻也讓我有點擔心,看到傳統町家的傾斜樓梯,因為害怕對方跌倒,我再次表示我自己拿就好。這時候爺爺把我的行李箱放上升降椅,恩對,就這樣把我的行李運上了二樓。可惡,把我的感動還來。
京花旅館是一間傳統的日式建築改裝的旅館,特色是面寬窄縱深長,這樣設計的來源追溯到豐臣秀吉時代依照房屋面寬徵收稅金,雖然從外觀看起來算是開闊,整理一下也足夠做為停車空間,不過進到內部就能體會到的確是窄了一些。
整個旅館總共九間房間,房間主要使用編號來稱呼,如果是外國人可能就沒辦法感受到在命名上的小心思,因為是使用日本舊曆的月份稱乎來代替房號,這次入住的是五號房,房間名稱便是皐月(皐中文念高,字義通高)さつき(satsuki)。爺爺依然拿著寫滿英文的小抄與我溝通,告訴我房間內的各個開關位置,冷氣的開關,浴室的位置等等,我也盡可能地用日文回應他,或許雙方都聽不太懂對方的語言,但是雙分盡可能地完成溝通後依然能夠感受到被關心。
說實話其實把我丟著不管也無所謂的,畢竟也不是第一次自己一個人跑去陌生的地方住宿,不過這樣的感覺也非常好(當然搞不好人家是怕我沒文化不會用冷氣亂搞把人家家弄壞了)。看看時間簡單的收拾行李,就要前往清水寺,到了一樓被問候是不是會晚歸呢,如果晚歸的話記得把鑰匙放在櫃台上,這樣旅館這邊就知道了。每次去日本都會感覺到街道上總是非常早就休息,對於他們而言似乎是超過11點就算晚歸了,交代過自己會晚點回來的之後,爺爺招呼我可以拿一些公車指引跟京都塔錢湯的優惠券,也問問我需不需要帶上雨傘,老舊但是簡單乾淨的環境,親切的問候跟關心,真的要我說就一種回到鄉下爺爺奶奶家的感覺,讓我對於這間旅店的第一印象加分不少。
踏上清水五條跟茶碗坂,直接走上清水寺
清水五條車站的位置離京都車站稍微遠一點,是洛樂特快車距離清水寺最近的一站,往清水寺的道路上走去,想起大約兩年前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出國,年輕不懂事穿了硬底鞋出門,結果到了來京都的行程足底經膜炎已經到了把行李箱當輔具用的程度才能走路,今天再度來到這條道路上,對於自己雙腳狀態良好感到有些得意,心中有了一種「來呀!腳再痛給我看看阿!」的心情輕快地前往清水寺。
相對心情上的爽朗是天空的灰暗,一點一點下起了小雨,於是走進便利商店想要買一把自已很喜歡的折疊傘,日本便利店會賣的黑色自動開收傘,特點是傘套做成拉鍊開啟,並且裡面有毛巾布的內襯,進入室內以後只要稍微甩一甩就可以直接收進傘套不必擔心會弄濕其他地方。
貨架上尋找卻完全沒有收穫,這時候轉身是走向飲料櫃找點東西來解渴,日本的便利商店對於各種機能性飲料的種類多到誇張,其中居然還有一款可以降低尿酸的優酪乳,實在太神奇了...喝起來主要是甜口味,淡淡的起司味道,基本上還算好喝,不過對於到底能有多少幫助還是只能給個問號。
沿著主要道路前進到了五條坂跟大谷本廟的交會口,大部分的人或許會選擇一路沿著五條坂接上三年坂,再爬上清水寺。個人推薦的路線則是建議從半途轉上茶碗坂,一口氣登上清水寺以後,今天基本上就可以一路下坡就不用再爬樓梯了。從清水寺的後門進入,在售票處購買今天的門票,門票的品質如同一張書籤,非常適合日後留做紀念繼續放在身邊,拜託台灣的觀光景點可以快點跟上好嗎?
來到清水寺的這一年,或許正是因為要迎接東京奧運,自從上一次來到現在一直都是整修中的狀態,上次來以為因為整修所以沒有開放直接就忽略,回台灣才知道其實依然是有開放的,只不過自己錯過了而已。所以這一次就非常果斷的買票進入,因為鷹架的關係整個清水寺內部顯得昏暗,本內十一面千手觀音依然開放參拜,不過整體昏暗的氣氛,感覺更加靜謐,明明是白天卻有一種夜間參拜的感覺,我想這樣的感受也只有剛好遇上了整修才有機會體會到,與其抱怨不剛好,應該更要慶幸能夠遇上這得來不易的期間限定。
從本堂離開前往地主神社,這次祈求姻緣非常出名的神社。實際上兩邊是獨立的單位(神社跟寺並不是同一種宗教系統),不過在清水寺範圍內的地主神社可以不用另外買票(相對的即使對清水寺本身沒有興趣也得買清水寺的票就是了),主要祭祀對象是大國主命,不過仔細看還有因藩白兔也在。地主神社最出名的想必就是門口的兩塊占卜石,如果是喜歡動漫的,每次有關修學旅行裡面一定會演上一段占卜石,作法很簡單,先默想自己的對象,投錢(對投錢...說明牌前有一個箱子可以投),接著是閉上眼睛,往前走,直到撞到石頭為止。如果能夠順利地碰到,既沒有歪斜也沒有撞到行人,那就是好兆頭可以期待了。
如果想要玩的話最好是有朋友在,因為另一個石頭是放在樓梯的一端,如果走歪了,那摔下樓梯也是有可能的,真的很擔心的話可以先自己試試看這個距離自己要走幾步,來確認自己是還沒有走到還是歪了。
原本還在猶豫是不是也要嘗試來占卜看看,想著一個人在國外反正也沒人知道,就自己一個人嘗試挑戰,雖然這時並沒有特別念想的對象,只是單純的祈願良緣。閉上眼睛,黑暗中兩邊都是人聲,雖然是不明白的語言,卻隱約能感覺到旁邊的路人在對自己指指點點,也不知道目前到底在哪裡,也不知道走了幾步,只是一步一步的前進,希望能在一無所知的黑暗裡找到終點。「咖噠」聽見了掛到石頭的聲音,腳上的觸感,確信自己到達了終點,鬆了口氣,在各種層面上都忽然的感覺到安心。跟在自己身後的是另一對情侶,女孩子慢慢的往前走,男孩子則是在身邊默默的看著,守護著,真的是一個非常值得留下紀念的畫面。臨走之前,雖然已經過了占卜石,還是覺得再去抽支前,嗯末吉,好的,謝謝高冷的打工巫女姊姊。
走出地主神社,清水寺裡面的也有用餐的地方,走過釋迦堂跟阿彌陀堂的長廊,與施工中的本堂不同,整體明亮開放,帶著屋簷的長廊,如同漫步在庭院的感受。順著路牌走到音羽之瀧,這裡有著名的三道泉水,分別代表智慧、姻緣、長壽,可以挑選喜歡的一種,稍微的含一口就好了。這樣傳說就能得到相對的祝福,不過這邊是非常熱門的點,我光是排隊就排了快20分鐘.....。
與他人不同的路線順序,看完清水寺後才是旅途開始,一路下坡不用大小包的走回頭路
沿著告示牌的順路前進,走過清水寺的外圍,看到忠僕茶屋之後就算是離開了清水寺的收費區域,心裡想著下次再來或許已經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就算會再來日本再來關係也不見得會來清水寺,那時候應該已經看不到整修中的樣貌了吧。
清水寺正面最多人拍照的仁王門,不管是一般的便服或者是和服的遊客都會在這邊拍照,不小心自己就會出現在別人的社交軟體貼文之上,面對仁王門的是清水坂,兩邊充滿了許多販賣紀念品的藝品店,會特別注意的店就是販賣八橋的兩間名店:西尾跟聖護院,基本上每次去兩間的生八橋我都會買,口味本身十分甜膩,最好是配上茶一起來吃。
清水坂的街道熙來攘往,再前往三年坂的路上卻忽然下起大雨,這條街沒有便利商店,最後只好跑到五條坂停車場旁邊的商店,隨便挑了一把透明傘正要離開,卻看到了從茶碗坂來時想要買卻缺貨的變色傘,說變色可能有點誇張,不過這個傘只要沾到雨水,就會浮現暗紋花樣,算是非常有趣的紀念品,經過跟店家的一陣交涉,依然是沒有辦法成功退換,只好就留下一個小小的遺憾當作下次再來的理由了。再往下到三年坂前,想著要去法隆寺八坂之塔,沿著,沿著清水坂往下走,轉進一條小路就能夠看見八坂之塔(後來看看地圖其實從下二年坂的地方下去更快),因為時間晚了又下雨,只是匆匆在外面拍了照片就要走,如果有那個緣分再來看看八坂之塔。
再往三年坂前的轉角,有一間七味家本舖,裡面販賣各種口味的七味粉跟唐辛子調味料,在現場都有附上白飯跟茶可以慢慢挑選喜歡的口味,似乎店鋪還可以依照需求客製口味(據說許多名店都會有自己配合的七味粉店家專門客製化口味,下次不彷仔細比較一下不同的餐廳他們七味粉的口味差別)。跟店裡的小姊姊隨口聊幾句結帳後,繼續走下已經天黑的三念坂,往八坂神社前進。
時間這時候已經七點多,天上又下雨,路面的反光跟稀少的人群,有一種看著一場巨大祭典正在收攤的落寞感覺,慢慢走下二年坂,特意不走上一念坂,從寧寧之道走進了石屏小路,這條小小的巷弄充滿了旅宿跟餐廳,門口低調,只有小小的招牌或門牌,充滿京都的「一見さんお断り」的感覺。
路線上特意選擇這樣安排,是為了能夠不繞路的情況下,從花見小路的最底一遍就走完,一路走到建仁寺北門,往前就是花見小路的底端,兩邊充滿了白色的料亭招牌,寬大的石板路,雖然下雨卻也忍不住用單眼拍照,一路向前走過,在186現在前猶豫是否先前往八坂神社或者是更北邊的祇園甲部,最後決定先前往上次來因為腳傷只能遙遙相望的八坂神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